
拆迁别只盯面积!590号令:这三笔钱不要就亏大了诚信配资,记得主动申请!拆迁可是家里的大事,不少人一听到要拆迁,就一门心思盯着房子面积算补偿,总觉得“面积越大钱越多”。可实际情况是,很多人签完协议搬完家才发现,自己花几万块装的地板、搬家时的人工费、过渡期间的房租,压根没算进补偿里,白白亏了一笔钱!其实国务院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590号),明确拆迁补偿远不止“房子面积钱”,还有三笔法定补偿款,不少人因为不知道要主动申请,硬生生错过了。

1. 先搞懂:590号令是“护身符”,三笔钱是法定补偿很多人以为拆迁补偿是“征收方给多少算多少”,其实不然,590号令早就把补偿范围写死了。这份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条例,第十七条明确规定,拆迁补偿必须包含三笔核心费用:一是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;二是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、临时安置的补偿;三是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。而且条例第十二条还强调,补偿费用要“足额到位、专户存储、专款专用”,也就是说该给你的钱,征收方早就备好了,不是“你不提就不给”,更不是“他们想给多少就给多少”。核心原则只有一个:590号令第二条要求的“公平补偿”,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,还不能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的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 。2. 第一笔:装修+附属物补偿,别让“精装房”按“裸房”赔很多人不知道,590号令里的“房屋价值补偿”,可不只是房子本身的砖混、框架结构钱,你花真金白银装的修、院子里的附属物,都得算进去!条例第十九条明确,房屋价值评估要考虑“装修、附属物”等影响价值的因素,这是法定必须包含的补偿,不是额外福利 。具体来说,家里的实木地板、定制橱柜、吊顶、空调外机,院子里的围墙、阳光房、菜窖、水井,甚至种了多年的果树、葡萄架,都算附属物。比如你100平米的房子花20万装修,按5年折旧算,剩余价值得加到补偿里;6棵5年树龄的苹果树,每棵800元也得计入。像海盐县就明确,非住宅房屋搬迁时,机器设备拆卸、搬运等费用由评估机构核算,不足1000元按1000元补 。要是征收方只给“裸房”价或极低的打包价,你可以要求重新评估,收到评估报告10天内还能申请复核,复核不满意还能找专家委员会鉴定。3. 第二笔:搬迁+临时安置补偿,过渡开销不用自己扛拆迁不是“拆完就住新房”,中间的搬家、过渡花费,征收方必须买单!590号令第二十二条明确,拆迁要给搬迁费,选产权调换的,新房交付前还得给临时安置费(也就是过渡费),要么直接提供周转用房 。这笔钱有明确的地方标准,不是一口价。比如海盐县规定,住宅搬迁费每户每次1000元,按两次计发;临时安置费按合法建筑面积每月每平米15元,月补偿不足1000元按1000元给 。要是家里有老人、残疾人,还能申请额外困难补助。如果过渡时间超约定(比如约定1年交房拖了2年),不少地方细则会规定超期部分按1.5倍或2倍支付。千万别默认征收方给的固定数,一定要让他们出示当地补偿标准,按实际面积和情况核算,差的部分必须补!4. 第三笔:停产停业损失,做生意的别漏了“收入钱”要是你的房子是商铺、便利店、厂房,拆迁不仅丢了经营场所,还断了收入,这笔损失也得赔!590号令第二十三条明确,停产停业损失要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、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,具体办法由省市制定 。但这笔钱不是谁都能要,得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房产证用途为商业或工业;二是拆迁前在合法经营(有营业执照、按时交税)。补偿算法主要两种:要么按拆迁前6个月平均净利润×停业月数,要么按面积算(比如商业用房每月每平米80元)。比如50平米的商铺每月净利润2万,停产6个月就该补12万,你可以选对自己更有利的算法。有些征收方会说“没这项补偿”,你直接拿出营业执照和完税证明,要求按当地细则核算就行。最后提醒一句,这三笔钱一定要写进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》,明确金额、支付时间,少一项都不行。而且590号令第二十七条规定“先补偿、后搬迁”,没拿到足额补偿前,千万别轻易签字搬离。拆迁补偿不是“盯着面积算死账”,而是法定权益要主动争取。
闻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