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队名称: 资源利用与能源开发团队
项目负责人: 冯魏良
研究方向: 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
核心人数: 13人 其中博士:3人
B类
研发团队
2002 年起团队开展“资源化利用与新能源开发”方面的研究,利用黑水虻昆虫可绿色化处理固态有机废弃物(餐厨剩余物、湿垃圾、家禽粪便、废弃农作物、菌渣等),1吨黑水虻幼虫可生物转化 3-5 吨固废物。处理后固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氮、磷等相应减少,同时对固废物中积累的臭气及有害微生物种群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产生抑制或消除,极大的降低了固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。转化固废物后的黑水虻幼虫体中富含大量的活性成分,如蛋白质(40%-45%),脂肪(35%-40%)。昆虫蛋白作为水产养殖动物或家畜蛋白饲料来源,可部分替代鱼粉、豆粕等传统动植物蛋白;油脂中含有 40-45%的不饱和脂肪酸。残留的固渣可作为生物有机肥。
技术成熟度:系统级
技术创新度:第一级
技术先进度:第三级(标准引领)
综合来看,当前成果项目整体细分等级达到“技术产业化阶段E+”级,从技术可行性角度来说属于“风险等级:中低;价值潜力:一般”的成果项目。
应用领域:
环境治理业
应用案例
已在钟祥市落地,取得了当地餐厨处理独家经营权,承担餐厨剩余物 1.8 万吨/年处理任务,每年可生产 1000 吨/年粗蛋白,300 吨/年粗油脂。
CN201621251716.X 一种蛋白提取脱色一体化设备CN201621294336.4 餐厨剩余物粉碎、分选、灭菌一体化处理装置
餐厨剩余物粉碎、分选、灭菌一体化处理装置 | CN206316128U | 实用新型专利 | 查看 |
一种蛋白提取脱色一体化设备 | CN206219475U | 实用新型专利 | 查看 |
1.处理工艺技术可应用于城市餐厨剩余物、湿垃圾,家禽饲养场粪便,农村废弃农作物等;2.昆虫产品可应用于饲料、化妆品、保健品、功能性饮料、化工、能源等领域。
随着各大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,城市餐厨剩余物、湿垃圾、乡镇废弃农作物等固废绿色化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较,本工艺使用范围更广、处理成本更低、下游产业链附加值更高,“自我造血”能力更强,因此,本工艺技术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。以 50 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为例,每年处理 1.8 万吨餐厨,养殖鲜虫可产生近 1000 万的产值。
无政策风险